我怕你没有耐心看下去,先告诉你:答案下方留言或者私信我“礼物”给你我原创的买量操作手册。已经有2位数的朋友领取了,真实性,可以去看我这篇文章:

唐三同学:你有一份买量手册待领取。​zhuanlan.zhihu.com

从业5年见过太多新手优化师听过很多人的话,但是依旧做不好优化。在我看来有一个除了本身市面上的流传的优化技巧随着后台的更迭已经不适用。(比如:选择冷门的创意分类,让自己的产品处于竞争品类蓝海,降低投放的cpm。这个技法在2018年上开始效果就逐渐减弱,到了2019年平台降权后,基本没有什么效果,再到后来部分平台创意分类直接默认选择)

更重要一点是,缺乏独立的思考习惯。

举一个例子,每个买量平台的后台定向设置基本都差不多:选广告位,性别定向,地域定向,人群包定向,时间段,出价。甚至是跑模型的方式都大同小异,OCPX。那么,为什么投放出来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看到信息流买量的本质:买量,本质是买流量。不同广告,比如巨量引擎和腾讯社交广告,其背后对应的流量是不一样的。一是产品不一样(例:抖音、腾讯视频),更关键的是背后对应的用户属性,活跃习惯不一样。具体的解释可以看一下我的这篇文章:

唐三同学:做好买量你需要知道的事情​zhuanlan.zhihu.com

另外一点,就是每个平台定向设置的权重是不一样的,这涉及到平台分发流量的依据。比如:百度信息流。依托的就是百度大搜的优势,是基于用户的搜索行为,因此百度投放中的定向:意图词,关键词定向寻找用户要比人群包来的准。而,腾讯广告,基于腾讯本身的社交巨大优势信息流如何投放,人群包的定向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平台。

更深层次的理解平台规则,可以上升到平台的商业变现逻辑去理解平台的做法,所谓信息流广告算法逻辑就是千人千面。

千人千面,就是基于大数据算法对不同用户展示不同的内容,达到效率最大化。这项技术应用范围很广,比如:头条信息流推荐、淘宝种草、大数据杀熟等,我们广告投放平台的演绎也是朝着这个方向。为什么平台都要这么做?答:能赚更多钱

举例:假设流量主(媒体)手上有100个用户。

按照以往的广告售卖方式(CPT/CPA/CPM),由于广告主A认为100个用户里面大概率只有一半的用户是目标用户,因此只愿意出1000元购买广告位。这时候,流量主以单个用户10元的价格售卖了自己的流量。随着广告系统的逐渐智能化(加上隐私泛滥),媒体逐渐有能力把100个用户里面对不同广告主都有效的用户区分出来。这时候,以单个用户15元的价格分别将50个有效用户卖给了广告主A和广告主B,实现了双赢。

对于流量主来说,原先100个用户只能卖出1000元,通过技术对用户的区分,实现了1500元的广告价值。对于广告主来说,原先需要花1000元才能购买到100个用户里面的50个目标用户,现在只用花750元。

了解了这个之后,你就知道了:为什么一个产品投放到最后信息流如何投放,成本效果最终和品类大盘数据一致。全文解释在这里:

唐三同学:买量大盘数据对你有用吗?​zhuanlan.zhihu.com

最后强调一点:不要迷信操作技巧,多从平台的角度思考一下。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自己做决定。

更多游戏信息流买量技巧,欢迎查看我的专栏:

信息流丨游戏买量基本功​zhuanlan.zhihu.com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内容会稍有编辑,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投稿等其它问题请联系本站

文章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633290/answer/1031194190